close

一、 投考源起:
全球金融海嘯,待了8年的公司無預警地裁員,要28位員工當天走人,其中也包括我,公司是獲利前幾名的公司,卻趁其他大公司也在裁員時,藉機裁掉自己的員工,讓我對公司以營利為目的,絲亳不感念員工辛勞,無任何保障,感到灰心。

被裁員之後,有段日子天天以淚洗面,常常想起公司無情地對待,使得我掉入沮喪及深沈的無力感,後來在親友的建議下,投入國考的行列,當起了全職考生,那年我已35歲。


二、 抉擇歷程:
當初想過該選擇函授或是面授,後來我選擇函授,因為補習班離家裡有段距離,想節省花在交通的時間來看書,函授有它的優缺點,函授的優點是有不懂的地方,可以重覆觀看課程,但缺點是有問題無法當面問老師,這時候我會利用網路資訊或國考版,尋找答案。

經歷幾次落榜,每次離上榜都差一點,心情持續沮喪,也開始思考,若不改變,會不會一直差一點,這令我很恐懼。停止負面思考後,分析自己各科分數及強弱,發現自己申論方面需加強,以及考試過於緊張,而誤解題意,所以決定參加補習班的題庫班,且是面授班,課後寫題目給老師改,希望能利用此機會加強自己解題技巧及寫作能力。

三、 生活作息:
準備國考的日子,我習慣記錄每日作息,例如:幾點起床,當天看了什麼科目,平常我一天只讀一個科目,也許是我習慣讀熟一科再換另一科,不喜歡中斷的感覺,所以常連續幾天都讀同一科目;也有看過其他上榜者分享,每天要讀2科以上不同科目,避免看同一科而產生厭倦;我只有在考前兩個禮拜,開始按照考試排的科目來讀書,也就是一天讀2科或3科。

一天讀書時間約8~10小時左右,有時眼壓過高或較疲累時,就會早點休息,若當天狀況較好,就多讀一點,考試期間盡量12點前就寢。
曾參考其他上榜者用計時器來計算自己真正讀書時間,這方法的好處是可以明確知道一天之中真正讀了幾小時幾分鐘,進行了一陣子就未再使用,因為常會因為當日未達到自己理想讀書時間,而產生沮喪感,又覺得把自己逼得太緊,效果並不好,且念書主要是有讀進去,而非讀了多久,所以之後就未使用計時器,知道大約的時數即可。

準備的過程中,試過在家及到圖書館讀書,在家很容易分心,需要很強的自制能力,但因為在家裡比較方便,午餐自己煮省去外出用餐及往返圖書館的時間,所以後來還是習慣在家裡讀書,只偶有特殊原因才到圖書館,也想過參加讀書會,但因緣際會一直未能參加,所以一直是一個人讀書。

一開始因為被裁員的痛苦,使我急於想快點考上,第一年準備時,幾乎不和外界聯繫,也不和朋友聚會,但那一次放榜,結果並不理想,也因壓力過大無處抒發,變得更加沮喪。

之後參考了許多上榜者的分享,有人說要適度休息,不要把自己繃得太緊,所以我試著每周六休息不看書,朋友的邀約也會久久出去一次,開始覺得每周有休息時間,這樣的方式較適合自己。

四、 心情調適:
準備國考的過程是孤獨的,需要堅定的心及相當的努力,經歷過幾次的落榜,那種沮喪及對未來不安的感覺,是種折磨,尤其去年高考差0.6分時,感受到極大的無力感,讓我興起放棄國考的念頭,但老公鼓勵我:「人總是在接近成功的時候放棄,所以要堅持到最後一步,也許下一個上榜的就是你。」這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和鼓勵,我告訴自己「上天仍給予機會時,要好好把握和珍惜。」我選擇繼續努力。

每當沮喪看不下書的時候,我會去瀏覽上榜者的心得,看著他們分享準備國考的過程,就覺得很熟悉及感動,也期許自己有天能夠如願上榜。準備國考的過程中,最重要的就是常常為自己加油打氣,作好心理建設,逐步調整,正面思考,堅持下去。寫下勵志話語及及親手寫的「金榜題名」春聯放在書桌,作為激勵自己的方法。

每次考試後,開始思考如何更好,逐步調整自己的讀書方法及心態,漸漸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,有幸能在準備的第三年上榜。我覺得每位上榜者的準備方法不盡相同,但我想每個人能找到適合他自己的方法,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方法。

直到考試那天,書還是永遠讀不完似的,也會因此感到心慌,試著專注於自己讀了許多,其餘沒讀完的就放寬心吧!考試當天全力以赴,盡力了~只求問心無愧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chell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